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突破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不仅遵循了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也遵循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规律,在深刻认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两大规律基础上,把发挥好两方面的优势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目标,是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的成果,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习近平对这一问题的深刻阐述,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的指导思想。按照经济规律要求深化改革是我们的基本遵循,也是取得成效的根本所在,关键在于要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规律。
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生产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习近平就这次全会提出的理论观点作了具体阐述:“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这次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这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不动摇,是因为这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符合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道路,也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两大规律:一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二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规律。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称其为一般规律,是由市场经济性质决定的。从本质上而言,市场经济运行由市场决定,这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只要存在市场经济的条件,这一规律就必然发挥作用。不遵循这一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经济运行必然是低效率的,我们在计划经济年代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对立的,因为所有制基础不同,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基础,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条件,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之间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在公有制基础上只能实行计划经济,在私有制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则是必然选择。列宁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特别是经过“新经济政策”的实践后,认识到在现实条件下要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是不现实的,但由于列宁的实践只有短短几年时间,并没有能够从理论上解决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仍然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看做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以上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认识。
在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关系上,理论方面有所突破是从斯大林开始的。斯大林从分析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入手,提出了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同样具有客观性,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人们不能创造或消灭经济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改造经济规律的作用,除非改变现有的经济条件,使经济规律失去存在的基础。一方面,斯大林对经济规律的分析是客观的,是对经济理论的一种发展,主要表现在他提出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在苏联当时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具有存在的客观性。另一方面,这又是一种不彻底的发展,因为斯大林不承认苏联实行的是商品经济,更不用说是市场经济了,而只是保留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外壳”,这是斯大林在商品经济理论问题方面的缺陷,根源还是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是与商品经济不相融的。把全民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作为不能成为商品经济的根本原因,是认为在全民所有制之间交换的产品不改变所有权,就不是商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商品外壳论”是导致社会主义经济不能走上商品经济道路的主要理论原因。不改变所有权的交换就不是商品交换,全民所有制企业生产的产品就不是商品,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也是集体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方向,因此,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不是商品经济而是计划经济最根本的原因。这正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不能走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理论根源。
中国以改革开放为起点,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认识,在理论上展开了全新的探索。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冲破了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的禁区,实现了一次思想大解放。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以中央文件的形式统一了认识,在不断探索的实践中,大多数人已经形成共识,在党的文件得到充分肯定的基础上不再有争论,但对于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的认识,在理论界纯学术的讨论可以继续,在理论层面应该和中央的认识相统一,这也是保持“四个意识”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仍然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开始我们认为市场经济应该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是一个大的进步,这一认识持续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这一新的认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是更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修改为起决定性作用,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对市场作用是一个全新的定位,‘决定性作用’和‘基础性作用’这两个定位是前后衔接、继承发展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社会主义经济从最初被认定为是计划经济到被认为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再到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显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的轨迹,这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作出的巨大贡献。习近平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尤其深刻,他在前人的基础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最突出的理论贡献,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我们的认识已经不再是围绕社会主义可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而是以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总依据这一现实条件,必须走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从客观经济规律层面上得到的理论认识。
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现代市场经济共同规律的要求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成了完整的一段表述,不能分开,如果说前者是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那么后者也是经济规律的要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说的是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发达的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因素;二是政府干预和调控,这是发达的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和保证。这两个特征表明:发挥政府作用也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和要求的。现代市场经济作为发达的市场经济不同于传统落后的市场经济,最主要的不同点是有政府的干预。传统市场经济只需要一个规律支配,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现代市场经济还需要有政府干预和调控,其运行由两个规律支配。在传统市场经济理论中,政府的功能只是充当“守夜人”;在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中,政府不再是“守夜人”,而是经济运行的调控者。不管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只要进入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阶段,都必须发挥政府作用,没有例外。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习近平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相关论述,深刻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这两个规律的客观要求,突破了传统市场经济理论只注重市场作用的局限,把政府和市场统一起来共同作用于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科学总结和高度概括。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当然是指发挥好人的主观作用,但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也是经济规律的要求。不这么做也违反了经济规律的要求,也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就像不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结果一样,政府对市场经济发挥的作用是好还是不好,从理论上说都有可能,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同样也有好和不好的可能。因为有不好的可能,才需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所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都不能说绝对好或不好,无论政府作用还是市场作用都有失效的时候和场合,都有各自发挥作用的优势和条件,都不能包打天下。正如习近平所说,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的认识也必须与时俱进。
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世界性的,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现代市场经济的新阶段:一是生产力发展高度社会化、国际化,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这是生产力发展表现出的新特征;二是世界主要国家实行的都是市场经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成为世界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三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表现出这一特征。以上述三个特征为标志,全球进入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代。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政府和市场是决定当代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两大因素,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是对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认识取得的新成果,也是对“现代市场经济需要有市场”这一一般规律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共同规律形成的共识,使我们对现代市场经济的认识和把握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的新观点,在此之前我们的认识都局限在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上,这也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留下的印迹,似乎在理论上、情感上不愿意和计划经济彻底划清界限。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中,计划已经退出了经济活动的宏观领域,取而代之的是五年规划和长远规划。计划和规划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是带有指令性的,体现了上级对下级的关系,并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和一定的数量指标。后者是引导性、指导性的,不具有上级对下级的行政色彩,一般也没有具体的数量指标。正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已经发生了变化,《决定》把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关系,已经不是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而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既是对经济体制改革中重大实践问题的回答,也是对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和共同规律的深化认识,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新任务、新挑战面前,面对新问题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以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作者: 顾钰民,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相关链接:
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长按左侧二维码,即可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提示,点击可只直接关注公众号。 共享“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
正能量微信公众号推荐: